查看原文
其他

中央最高层拍板!高考改革9月起全面推进!最新最全考改信息汇总!速转朋友圈,高中生和家长会感谢你的!绝对有用

2017-07-06 更多好文,点→ 高中生学习

| 温馨提示 |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本号!

更多提分宝典 即将陆续推出


“目前,全国上下从幼升小到高考正在深入进行的一系列重大历史性教改,都是中央顶层设计的结果。”不久前,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著名教育家顾明远这样对媒体透露。

作为国家考试指导委员会的24位委员之一,顾明远教授明确指出,这次的新高考改革,前后酝酿了整整4年时间,经过了10多轮讨论,之后又分别通过了国务院教育改革领导小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最终经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政治局会议讨论,才最终确定了下来!

由中央最高层拍板推进的高考改革,将会给中国基础教育带来怎样的变化?高中学生和家长又需要怎样应对?本文对于今后两三年将要参加高考的高中生和家长,非常具有指导意义!强烈建议转发、收藏!



从各地公布的方案来看,总体改革方向大体一致,绝大多数省份明确要改革高考科目设置、考生录取机制,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而多地也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出台了有针对性的具体实施办法。


考什么,怎么考——

文理不分科,多地实行“3+3”模式,外语一年两考


在高考新方案中,文理不分科已成各地高考改革趋势,高考科目“3+3”也成众多省份未来高考的新模式。


“3+3”模式是指,报考普通本科院校的考生,其高考成绩将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考生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学生不再分文理科,可以自主选择选考科目。就3门选考科目而言,各地多采用“6选3”模式,即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作为考试科目。值得注意的是,浙江采取的是“7选3”模式,除了以上所提到的6科,还多了“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这项科目。


在分值设置上,绝大多数省份明确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每科满分150分,学生自选3门科目每门满分100分,总分合计750分。不过,上海、西藏有所不同,明确3门选考科目每门70分,高考成绩总分满分660分,此外,江苏高考科目分值尚未最终确定,但明确比现行的480分要高。海南要求以每个科目原始分转换后的标准分呈现考生成绩,这是目前仅有采用标准分这一计分方法的省份。


与高考科目变化相对应的一项措施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不少省份也公布了改革时间表。比如,北京将从2017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从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起,年级开始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以等级呈现,其他科目一般以“合格、不合格”呈现。


力求破除“一考定终身”是新一轮高考改革的重点方向。在已公布高考改革方案的19省份中,绝大多数省份明确,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考生可选择其中较高一次考试成绩计入。


深化外语考试改革上,上海明确要建设外语标准化考试题库和标准化考场,外语考试要为今后其他科目逐步推行标准化考试积累经验。


如何评价——

“两依据一参考”,既看分,又看人


新一轮改革方向的亮点之一,是打破“唯分数论”,实施“两依据、一参考”的多元评价机制,即依据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进行录取。从各地公布的方案来看,实施“既看分,又看人”的综合评价录取,是未来高校招录的大势所趋。


综合评价录取旨在探索高校招生录取和高中学习相关联的办法,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在这种模式下,各地方案明确,高校可根据办学特色和定位,以及不同学科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中,分专业(类)自主提出选考科目范围,但最多不超过3门,提前向社会告知。在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招生录取参考时,坚持“谁用谁评”原则,招生学校应提前公布具体使用办法。


在综合素质评价使用方面,不少省份明确,要探索按照统一高考成绩、高校测试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各占一定比例计算综合成绩,由高校按照综合成绩择优录取。宁夏则规定,在高考成绩相同的情况下,会以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为标准,择优录取。


事实上,在2014年上海和浙江被同时列为高考改革试点地区时,浙江省已通过“三位一体”的录取方式,尝试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到高考录取中。2014年,浙江大学首次实施“三位一体”招生新方式,通过笔试、面试两个环节选拔考生,并按照“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占10%,高校综合素质测试成绩占30%,高考总分占60%”的方式形成考生的最终成绩,择优录取。到2015年,浙江省“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改革继续深化,参加试点的高校36所,有15所为新增高校,招生计划3500多人,比上一年增加75%。


作为全国新高考改革的两大试点省市之一,上海今年在实施多元评价录取方面又有了更进一步的探索,在复旦和上海交大去年开展综合评价录取试点基础上,将试点推广到9校,释放的信号非常强烈。


江苏省11所省属高校今年继续探索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和浙江“三位一体”方式类似,江苏将综合考量考生高考成绩、高校考核结果、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以及高校自身培养的特色要求等五个维度的内容,对高考成绩达到本二批次省控线的入选考生进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怎么录——

逐步合并本科录取批次,探索“专业+学校”志愿填报


改革考生录取机制,逐步合并减少高校招生录取批次,弱化社会和考生简单用录取批次划分和评价不同类型高校的倾向,探索“专业(类)+学校”的志愿填报方式,引导从学生兴趣和特长出发,选择合适的专业和学校,不再单纯跟着学校“档次”走,成为此次多地改革方案的重点。


多地表示,录取批次合并有利于消除社会对三本录取的高校毕业生的偏见,推动民办本科院校和独立学院发展,有利于今后高校毕业生平等就业。


除了第二、三批次的合并外,一些省市还提出了合并本科第一、第二招生批次,比如上海、山东。海南明确,从2020年起,录取批次仅设本科批次和专科批次。江西还将探索学生多次选择、被多所高校录取的可行性,增加学生和高校的双向选择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在志愿填报方式上,浙江、山东、西藏把原来的“学校+专业”方式改为“专业(类)+学校”形式。采用“学校+专业”的方式,学生首先被学校录取,最终可能进入的不是自己选中的专业,而采用“专业+学校”的方式后,某个专业对应的可能不是一所学校而是多所高校。


这也就意味着,在“专业(类)+学校”模式下,考生既可以报考同一个高校中的不同专业(类),也可以是不同高校的同一专业(类),还可以是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类),拥有了选择权。


虽然31个省市自治区的高考改革方案已经发布,但离全面实施还有一段时间,不少省份明确表示,在保持总体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将按照“先专项改革、探索试点,再综合改革、全面推进”的原则分步推进改革,在参照学习上海、浙江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各省方案可能会根据实际经验情况,进行调整完善。



一些个人或团体,尤其是一些社会培训机构,抓住家长不了解国家政策又非常关心高考改革的心理,歪曲政策、编造谣言,给家长和学生甚至一些高中教师造成了困扰。


英语科目如何改革是谣言重灾区!!!

关于英语科目的分值和考试方式,是高考改革谣言的重灾区,学习哥粗略汇总了一下,网上流传的谣言版本多达4个!


有人谣传,高考改革后,英语将正式退出高考(也就是6月7、8两天将没有英语考试),但是学生的会考成绩计入高考总分(A等100分,B等85分,C等70分),学生可以多次报考会考,最终以最好成绩为准。

根据三年早知道原则,2016、2017年高考,全国(包括浙江、上海)都还是实行目前的考试方式,科目、分值不变。唯一变化的是已有26个省份使用全国卷,不再分省命题。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等地仍将使用当地命制的试卷。


有人谣传,2018年英语分降,语文分增,语文(文理同卷)180分,数学(文)150分,数学(理)150分,文科综合320分,理科综合320分。英语文理同卷,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英语满分100分。

根据三年早知道原则,2017年高考,全国(除浙江、上海外)都还是实行目前的考试方式,科目、分值不变。“英语文理同卷”这个谣言最荒唐,因为英语从来就没有分过文、理卷!即使是浙江、上海的改革方案,也没有降低英语科目的分值,仍是150分!


有人谣传,新方案要降低英语学科分数在高考招生中的权重。考试分值由150分降低到100分。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按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成绩三年内有效。

迄今为止,任何省份方案都没有提出要“降低英语学科分数在高考招生中的权重”,英语科目分值也没有变化。至于社会化考试,各地都明确,高考命题和考试组织方式目前不会变化。浙江方案明确规定,两次英语考试是指学业水平测试和与语文、数学一起举行的高考,且考生只能考两次。


有人谣传,英语学科虽然不参加统一高考,但是将采取等级录取,假如你总分考了500分,其中英语90分,按照高考老的制度,你依然可以报一本。但是这样改革后,如果你英语90分,只达到F,那么你选择的院校可能只是三本了!

英语成绩不会采用等级赋分,高校招生也不会仅仅依据英语成绩来决定是否录取一名考生。这样突出英语的地位,一看就是英语辅导机构故意编造的谣言!


除了英语科目,还有更耸人听闻的谣言!看小编为你一一揭露——


◆有人谣传,除语数英外,其余学科都分等级考和会考。会考分合格与不合格,等级考按满分60分制。两者择其一考试。最多可选6个学科参加等级考。最终选3科等级考成绩(满分180分)计入高考。

以浙江方案为例,该省明确规定,选考科目每科满分100分,选3科计入高考成绩,总分仍是750分!学业水平测试的所有科目,考生都必须参加,这个没有选择权。但可以选择3科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有人谣传,文理不分科会导致试卷难度上升,对善于文科的学生不利,善于理科的同学扩大了竞争优势。

文理不分科会导致试卷难度上升?完全是臆测!高考命题是非常科学严肃的,难度不是说变就变。唯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今后数学不分文理卷,一些题目可能对数学底子较弱的同学,是个挑战。


◆有人谣传,三科等级考的存在,使得每门学科都要均衡发展。

这谣言编的太离谱!都说选3科计入高考成绩了,你还均衡发展?!


◆有人谣传,应高中知识抢先学习,避免学习落差。新高一开学后,就将面临“分班考”,分班考将是抢占高中优秀师资的一个机会。很多学校都会拿高一期中试卷作为考卷。这就要求你,各门学科在暑期达到高一期中水平。

“分班考”是神马东东?它和高考有半毛钱关系吗?还“各门学科在暑期达到高一期中水平”,这分明是培训机构的暑期招生广告嘛!


◆有人谣传,要极其重视英语,从现在开始抓起,力争在高一参加英语社会化考试,就考最高分,减轻日后的学习负担。想取得英语社会化考试的最高分,需要在初中做好充足的准备。力争在初中三年夯实英语的基础,一举决胜中考进名校,摘取英语高考最高分,两全其美!

想着在高一就参加英语考试,毕其功于一役,完全是天真的想法。因为仅就浙江方案来看,根本不允许高一学生参加英语科目的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大家还是按部就班,踏踏实实学习吧!




一问:语数外很强势,物理化学等科目“失宠啦”?


政策要求: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学业水平考试的3个科目,由学生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


疑问:从浙江和上海出台的试点方案看,学业考试成绩在高考中所占比重有所下降,这是否会导致像物理化学等这样一些科目的弱化,并进而导致人才素质结构发生变化?


钟秉林(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在高考中的比例,我不认为有所下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不管是全国的情况还是地方的情况,语文、数学和外语每门是150分,整个加在一起是450分,文综和理综大概是300分,除一下也就是六七十分。浙江的方案是选考科目每门满分100分,上海是70分,乘以3以后,并不低于现在的比例。而且我觉得这样不会造成人才的素质结构变化,我们现在正在承担教育部的重大攻关课题,对高考试点进行跟踪和评价,通过跟踪,我们靠数据说话,如果这个导向导得好,可以全科覆盖,如果真的出现你说的这种情况,因为是试点,还可以调整。


王丽萍(上海晋元中学校长):其实这样的担心是没有必要的。我最近看到媒体报道的大学推出的专业对于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的要求,物理跟化学基本上囊括了70%-80%的专业,所以物理化学学科不会被弱化。过去有的教材偏深,实际上没有必要在中学就学得这么深,让真正有能力、有兴趣的人进入大学再进一步学习好了。


二问:未来的高考分差会不会太小,能力高与能力低的学生傻傻分不清?


政策要求: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以“等级”或“合格、不合格”呈现。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以等级呈现。


疑问:这样会导致高考分数的区分度变小,考生分数的差距拉不开吗?


周洪宇(全国人大代表):分数的区分度变小,这样的情况未来是有可能出现的,但是我觉得总体是有利于人才选拔的,尤其有利于成绩处于中间状态的学生,可能不利于少数有特殊才华的学生,这就需要其他途径作为补充,比如说自主招生,同时综合素质评价的作用会更加凸显。我们不能指望通过一个途径把各种优秀人才都选拔出来。


三问:学业水平考试可以多次考,学生的负担会不会更重啦? 


政策要求: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各省(区、市)也要积极创造条件,为有需要的学生参加同一科目两次考试以及更换已选考的科目提供机会。


疑问:学业水平考试会加重学生考试负担吗?因为很多学生为了取得最好成绩,会去考两次。


周洪宇(全国人大代表):教育部有关学业水平考试的配套文件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同一科目可以让学生考两次,那么对于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可能会多考一次,力争更好的成绩,这个是难以避免的。我们应该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学业水平考试的政策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这才是更重要的,即使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某些负面效应,只要能达到主要目的,就值得采纳。


张志勇(全国人大代表):学业水平考试给了学生更多选择,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不会觉得是负担。


四问:学业水平考试结果按照等第呈现,对孩子真的公平吗?


政策要求:以等级呈现成绩的一般分为五个等级,位次由高到低为A、B、C、D、E。原则上各省(区、市)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依次为:A等级15%,B等级30%,C等级30%,D、E等级共25%。


疑问:学业水平考试结果按照等第来呈现,是否科学和公平,A和B有可能就一两分之差。


周洪宇(全国人大代表):学生确实可能因为一两分之差而被划为不同等第,但是大多数的情况不会是这样。高考录取也是一样的,可能一分之差,有的人被录取了,有的人落榜了,你能说这两个学生素质、水平有很大的差别吗?没有绝对的公平,高考改革应该考虑周全,但是也不能顾虑太多,前怕狼后怕虎,老是那样,改革就没法推进了。


五问:走班制是高考改革后的趋势吗? 


政策要求:考生总成绩除了包括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还包括学生自选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相关意见规定,要调整教学组织方式,满足学生选学的需要,把走班教学落到实处。


疑问:这将对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形态产生重要影响,选课走班成为发展趋势,但也面临很多难题。它将带来哪些方面的挑战?


王丽萍(上海晋元中学校长):按照上海市教委的统计,“3+3”大约会产生20种组合。个性化课程、个性化教学是将来的发展趋势。我们学校采取网上走班的形式,通过实体课堂和网上虚拟课堂混合学习互补的形式,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套餐课程,逐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我们今年会根据上海市的改革要求,实现网上走班常态化。


李希贵(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我感觉这对于学校来说是一场巨大的变革。这场变革单纯靠学校来应对有很大困难。当然学校也不能消极等待,有一些学校通过改造教室,使空间变得多样化,包括对教师进行重新筛查,研究到底怎么应对今天的学生需求,等等。不是说全部条件都具备了我们才能进行改革。等全部条件配备好了,我们可能错过时机了。


周洪宇(全国人大代表):选课走班的方式,对于学生个性化成长、对学生的能力发展有利,应该尽力推广。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推广起来可能相对容易一些,可以边实践边总结边推广。在农村和边远地区,可能受到较大的制约,那么可以更多地利用教育信息技术,来弥补师资的不足。国家在教育投入上,也要相应作出考虑和安排。


六问:综合素质评价,我们真的能够相信你?


政策要求:高中学校要基于学生发展的年龄特征,结合当地教育教学实际,科学确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为每位学生建立综合素质档案。转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为高校招生录取提供重要参考。


疑问:综合素质评价,能保证其真实性和可比性吗?


李希贵(北京十一学校校长):当前,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人们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如果由高中学校自己去确定,自己评自己的学生,同时各个学校之间又存在竞争,我觉得这个机制本身就有问题。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式,就是待社会诚信体系慢慢建立起来后,把评判学生综合素质的权力交给高校,高校拿到高中提供的学生材料,从哪些维度,怎么筛选,我相信他们有了权力之后,一定会下决心来加强研究,找到更好的方式,我们应该相信高校的智慧。我很惊讶,国外的学校在招我们高中学生的时候,怎么那么精准,通过我们提供的材料就能发现好的学生。


周洪宇(全国人大代表):综合素质评价怎么保证可信度,可比性?我觉得,首先要建立一套制度,对于要记录的内容、记录人、记录的程序,要有一个基本规范,有一个共同的标准,大家都按照这个规范和标准来记录,才有可比性。其次,今后可能要建立电子文档,并且明确由哪一级部门来管理,记录的内容不准改动。


钟秉林(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会长):中学和大学要协作起来进行探索。综合素质评价的要求,第一是可信,第二要可比较。中学解决如何可信、如何可比,大学解决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档案进行评价,另外解决怎么样作为重要的参考,这个,大学要下功夫进行研究。


七问:扩大高校自主权,对学生来说有些啥意义?


政策要求: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所有科目的成绩提供给招生高校使用。高校要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研究提出对考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报考要求和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提前向社会公布。建立招生问责制,2015年起由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对录取结果负责。


疑问:扩大高校自主权是社会热议的话题,它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中有什么用?


张志勇(全国人大代表):考试改革很重要,但考试改革最终是为招生改革服务的,新高考方案在考试的多样化、选择性方面有很大突破,为高校招生改革提供了基础。这次改革是否能符合老百姓的预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的招生改革。高校第一次可以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学科特色等来制定选才标准,高中的选择性也好、多样化也好,是根据高校的录取标准、学科选择的标准来进行调整的。高校招生改革将对高中的课程、教学及学习产生重要影响,促进高校与中学人才培养体系衔接,可以说意义非常重大。


八问:中小学提供的综合素质评价材料,高校如何用?


政策要求:高等学校在招生时要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办法,组织教师等专业人员对档案材料进行研究分析,采取集体评议等方式做出客观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参考。


疑问:高校如何使用综合素质评价材料,才能公平与科学呢?


钟秉林(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会长):综合素质评价过去确实区分度比较低,不可比。现在既然明确提出来要把它作为一种参考,我想高校还是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应该发挥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专家学者的作用。如果高中学校提供的综合素质评价材料是可信的、可比较的,我相信我们的专家肯定能找到可操作的、合理的、便捷的评价方法。怎么在高招较短的时间内作出科学的评价,这是大学的责任,高中负责提供就行了。


张志勇(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2008年曾经试点过,我们希望回到院系招生委员会。实际上,将来各个高校的招生委员会重要职能是制度的监督,招生的主体应该回到院系,各学科、各专业需要什么样的学生,这些学科的教授才是最清楚的。包括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哪三科纳入高考,综合素质评价怎么使用,不应该也无法让学校招生委员会来制定,这些都应该交给各院系招生委员会的专家。


九问:农村孩子上好大学,会不会更难了?


政策要求: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继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在东部地区高校安排专门招生名额面向中西部地区招生。


疑问:不过,新高考方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人提出,这会不会不让农村学生没有优势? 


张志勇(全国人大代表):将综合素质的评价结果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有助于转变“唯分数论”、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做法,促进人才选拔从只看“冷冰冰的分”到关注“活生生的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关于综合素质评价中的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能力,并不是说每个学生都必须具备,也不是说具体打出多少分数,而是学校在学生档案中如实记录,高校在录取时作为参考依据。


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新高考改革方案是否会出现让农村学生更加边缘化的后果,关键取决于是否有与这一改革配套的措施:如果只改革高考科目,不去推进农村学校师资、课程建设,那么后果是可以预见的;而如果以推进高考改革为抓手,针对农村师资、课程薄弱的问题,增加对农村学校的投入,提高课程质量,那么,改革起到的是促进农村学校完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的作用。这就要看地方政府、学校以怎样的态度对待改革。


十问:自主招生如何保证公平?


政策要求:自主招生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试点高校要合理确定考核内容,不得采用联考方式或组织专门培训。规范并公开自主招生办法、考核程序和录取结果。严格控制自主招生规模。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


疑问:自主招生无疑是高考改革的重要环节,如何保证公平呢?


刘新国(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我认为取消那些所谓的自主招生联盟是好的,原来高校之间进行自主招生结盟实际上就是一种生源垄断,把自主招生考试变成了一个‘小高考’。对于学生而言,在选择报考专业和学校的时候,自主选择性太小,非常多的学生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特点去选择大学和专业。而自主招生在自荐以及考试形式上更趋向于选择有兴趣特长以及有独特想法的“偏才怪才”,如何将自主招生深入做好,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性值得反思。


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自主招生的健全制度体系一定要包括专业的健全的独立第三方监督体系。标印着“绝密”字样的试卷由警方护卫考点、监控录像、全封闭阅卷,这些都还只是技术层面的措施。必须形成整个招生过程的系统环路,在理论构架和制度体系建设上不落后,并转换成一套系统可操作、可监督、可重复的专业规则,才能防堵从各个路径钻进来的“老鼠”,保障自主招生是一场公平的竞争。





严正声明 本文来源阳光高考、人民日报公众号、中国教育报公众号、微言教育等多家权威媒体,高中生学习深度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六位高考学霸谈一轮复习快速提升秘笈,高三生必看!

高中语文必修1教材(可浏览可打印) | 新高一暑期预习必备!

高一高二高三“重要事件表”及各科重要提醒!强烈推荐!太重要了!



投稿邮箱 / 536241253@qq.com

商务合作QQ  / 5426727



↓↓点击 "阅读原文",最适合你的学习资料在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